今天是: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首頁 > 鐵路時評

從云端上走出的“三種精神”

2020-05-12 11:34:05來源:用戶投稿作者:鐵路乘客

近日,橫跨河南長垣與山東東明間的長東黃河鐵路大橋迎來了少見的“接骨手術”——更換高強螺栓。施工人員在距離黃河河面上方32米的鋼桁梁上移動,就像在云端行走。

長東黃河鐵路大橋懸于空中,結構復雜,向下俯視,滾滾黃河,滔滔不絕,不由得讓人心驚膽戰(zhàn)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個望而生畏的地方,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新鄉(xiāng)橋工段的職工們,在這里一守就是35年。35年來的堅守讓我們油然而敬,這種感動出自于他們拼搏、鉆研和傳承精神的不斷發(fā)揚,也正是這三種精神,才使得該橋猶如磐石般穩(wěn)架于黃河兩岸,充分發(fā)揮著億噸煤運通道的咽喉作用;仡^來看,這三種精神又何嘗不是“交通強國,鐵路先行”的另一種集中體現(xiàn)呢?

是拼搏精神走出了云端最美身影。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。在長東黃河鐵路大橋維修現(xiàn)場,我們看到橋下水流湍急,橋上寒風凜冽,隨著更換進度以及螺栓位置的變化,新鄉(xiāng)橋工段的工友們時而爬進夾縫,時而坐上橋頂。像這樣的作業(yè),對他們來說是“家常便飯”,像這樣的危險,他們要時時面對。這里既要付出高強度的體力勞動,又要承擔高等級的風險壓力,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。新鄉(xiāng)橋工段的職工們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,在考驗面前,充分發(fā)揚了艱苦奮斗,拼搏進取的職業(yè)精神,勇敢的行走在云端,不斷用汗水澆筑著大橋的安全,守護著億噸煤運通道的暢通無阻,走出了云端最美身影。

是鉆研精神守護著云端飛架南北。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長東黃河鐵路大橋1985年建成,被稱為中國鐵路橋梁的“百科全書”。大橋的復雜性可想而知,如果沒有一定的鉆研精神,想守好大橋的安全運行,可以說是難上加難。更換高強度螺栓,就相當于給人體做接骨手術,這里面不再是單單的體力勞動,需要的更多的智慧結晶,就像接骨手術一樣,完成這項手術不僅需要接骨技術,而且還需要麻醉、止血、縫合等知識。知識從哪里來?只有從不斷的學習鉆研中不斷提高。新鄉(xiāng)橋工段利用兩個“天窗”點,更換了30余顆高強螺栓,這里面同樣包含了許多鐵路維修知識,如測量軌溫、改正軌距、調整軌向等,也正是有著對這些知識融合掌握,才使得“接骨手術”順利完成。我們相信有著新鄉(xiāng)橋工段孜孜不倦的鉆研探索精神,飛架南北的長東黃河鐵路大橋在交通強國的路上一定繼續(xù)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
是傳承精神唱響了云端后浪之歌。長江后浪推前浪,浮事新人換舊人。在長東黃河鐵路大橋施工現(xiàn)場,我們看到了2對父子兵。一對是52歲的張新超與32歲的張恒斌。張新超入路20多年來,一直堅守在大橋上,對上下行3.2公里線路,8662根木橋枕、17324顆鉤螺栓、34648套扣件螺栓設備,都了如指掌。另一對是52歲的李少洲與29歲的李騰飛。兩名同齡的鐵路人,把兒子拉進鐵路,守護大橋,為的就是想把多年積累的養(yǎng)橋經(jīng)驗傳授給了兒子,為的就是子承父業(yè),在建設鐵路的道路上繼續(xù)貢獻作為,履行使命。鐵路的發(fā)展需要生力軍,年輕人是鐵路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。這次“接骨手術”大多是年輕人動手完成的,看著臉上笑成了一朵花的張新超和李少洲,我們不由得為兩對鐵路父親而深感驕傲,更為中國鐵路發(fā)展奔涌的后浪而驕傲。

三種精神如同三件法寶,鎮(zhèn)守著鐵路大橋的安全暢通,實現(xiàn)著交通強國的夢想,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三種精神一定會繼續(xù)發(fā)揚光大,不斷為國家建設發(fā)展續(xù)寫著新的篇章。
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(nèi)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

鐵路資訊

鐵路風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