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您現在的位置首頁 > 鐵路文藝

蚌埠淮河鐵路大橋修建始末

2015-04-16 09:28:56來源:用戶投稿作者:鐵路乘客

劉永安

圖一為蚌埠淮河鐵路大橋

圖二為建橋烈士紀念塔

蚌埠淮河鐵路大橋是津浦線上的第二大橋。該橋于1908年9月確定橋址,1909年11月開工修建,1911年5月15日建成。

淮河鐵路大橋的修建,始引津浦鐵路穿蚌埠而過,使蚌埠由一個偏僻的小漁村迅速發(fā)展成為南北東西水陸交通樞紐。大橋當時為什么要建在蚌埠呢?津浦鐵路最初規(guī)劃時,橋址定在臨淮關。1908年9月,英國總工程師德紀帶領工程技術人員親往臨淮關勘測,發(fā)現臨淮關一帶地勢低洼,盛夏河水泛濫時可能會漫過鋼軌,因而否定了在臨淮關建橋的設想。經過調查,德紀選擇了距臨淮關上游24公里的蚌埠。這里地勢高,不易受洪水影響,雖說河水較深,施工會遇到一些困難,但是這里的河床底部系巖石,建橋墩比較穩(wěn)固,從百年大計考慮,在此處建橋是適宜的。不料,此事引起了懷遠縣地方鄉(xiāng)紳的非議,他們上書清政府請求將大橋改在懷遠、荊涂二山之間修建。德紀又經過一番實地勘測,認為二山夾峙之處河道狹窄、水流湍急,施工之艱險必將數倍于蚌埠,因此橋址最終還是選在了蚌埠。

根據設計要求,蚌埠淮河鐵路大橋共分為9孔,兩端各建引橋一座;其間共設橋墩8座,以支架全橋;橋梁用帶架鋼梁,梁底距水面最高處10.66米,橋上架單軌一道。建橋過程困難重重。河底雖然全是巖石,但是河底巖石起伏不平,約在水平面以下25.3米至27.4米,巖石上面又覆蓋著很厚的淤泥,最厚處竟達21.3米,只有第四、第五兩孔中間偶有石頭露出水面。因為每座橋墩都必須從巖石底起筑,故而各個橋墩的長度參差不齊,最長者33.5米,最短者只有15.2米。所有橋墩全部用花崗巖筑成墩帽,每個墩帽厚2.74米,東西兩側為半圓形,用以減小洪水沖擊的力量。墩帽上面架設鋼梁,鋼梁上面再鋪設軌枕。1911年5月,大橋竣工。

修建蚌埠淮河鐵路大橋時,臨淮關以南尚未鋪軌通車,建橋所需機械及材料全靠人工通過淮河運至蚌埠。當時正值蘇皖等地發(fā)大水,工人們忍凍挨餓,往返一趟迂回千里。蚌埠淮河鐵路大橋除鋼梁一項因中國不能制造、購自蘇格蘭銳特赫德森公司外,所用的氣壓沉箱是上海江南船廠制造的,其他各項器材也全系國內購制。

蚌埠淮河鐵路大橋至今已經100余年了,這期間,除兩次因戰(zhàn)爭人為破壞外,大橋經歷了多次洪水的沖刷,始終安然無恙,保證了南北鐵路運輸的暢通。

本文圖片均由劉永安攝
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

鐵路資訊

鐵路風景